科技战疫背后,以“云 数 ai”把脉智慧城市发展-k8凯发官网

2020-03-19 22:21:42 99

 【cps cps.com.cn】“全国健康码上线,湖北人需要重复申请吗?武汉健康码和湖北健康码如何区分?什么样的人群需要进行申报?申报成功就可出行吗?”

  随着新冠肺炎在武汉的确诊病例降为两位数进入低位运行期,复工复产和城市解封的声音开始密集起来。与此同时,一系列关于健康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面而充分地拷问了现代城市治理的水平,也检验着在发展智慧型城市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健康码就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小的缩影。

  可以说,健康码是2020年出现的一个爆款应用。理想情况下,健康码为疫情防护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化手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疫情筛查的准确性;但同时,健康码在诸多城市还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通行证”,这反映出我们的城市在数字化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数据孤岛、数据可信度等问题。

  从数据孤岛的具体表现来看,一是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共享不足,如医疗系统内部,由于公立医院与卫生管理机构之间联网度不足,导致卫生管理机构对区域内的床位、物资、医护人员等医疗资源情况掌握不足;二是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足,针对传染源追溯等问题,卫生、交通、电信、电力等部门、机构掌握了大量数据,但没有形成有效的跨部门数据共享、分析机制,形成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溯源;三是区域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足,加大了疫情防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在疫情应对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多次提到将大数据技术作为防疫新手段。可以预见的是,新冠疫情结束之后,我国许多城市将基于云技术加大投入建设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动态实时地抓取医院在线诊疗数据,同时建立自动化的大数据监测模型,分析各级各类医院门急诊异常就诊病情,为城市的决策者提供智能的卫生健康管理决策支持。

  从技术层面来看,构建这样一套健壮的卫生健康管理决策系统,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更进一步来看,云 数 ai也正是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要素。

  智慧城市建设需更加聚焦

  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建设已有十年时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其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一次很好的检视机会。在浪潮集团副总裁姜振华看来,此次新冠疫情,给了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些新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在认识层面。过去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基本是通过政策导向,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效果无法检验。而通过此次疫情,包括政府、社会、企业到个人,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值很高,都期望能够在人员摸排、人员流向、疫情预判等方面起到大的作用。所以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针对性,上海市日前发布了智慧城市相关指导意见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次是重视程度。此次疫情更加明确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级政府、企业会更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时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作。

  第三是实用层面。疫情发生后,平时可以解决问题的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应对此次突发事件,所以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解决日常问题,更需要在关键时候提供支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社会各界在应对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加聚焦。

  客观来讲,不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不平衡。我们既看到上海、北京、广州、济南等城市运用信息化技术有效防控疫情的成果,也看到部分中小城市智慧城市效果不明显的报道。二是城乡不平衡。对广大城市而言,基于网格化的精细化治理已实施多年,而广大乡村而言,基层防控仍然存在“管理靠喊、措施靠蛮”的粗放式治理现象,甚至出现了阻断交通等妨碍疫情防控的问题,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不足的体现。

  目前,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围绕在数字经济、互联服务等维度,期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释放经济发展潜力、解决城市宜居等问题。而此次新冠疫情,让各级政府在基于原有的智慧城市建设框架有所调整和优化。

  以上海为例,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能力作为发展重点。在《意见》的第十、十一和十二条中,集中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提升快速响应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推动信息新技术在大人流监测预警,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化保障,建设食品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和公共卫生预警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速度等能力。

  可以说,上述一系列的能力建设,与此次疫情息息相关。姜振华告诉e-works记者,“过去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围绕优政、惠民、兴业,相对范围较大,经此一疫,我们需要更加聚焦地来解决问题。” 对企业侧来说,上海等多个城市提出“一网通办”能力建设,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多个城市已经在推行“一网统管”,对产业运营来说,诸如济南市近期提出了“一网通调”。

  智慧泉城有哪些示范?

  事实上,济南智慧泉城的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11年,济南就提出了建设“智慧泉城”的目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泉城的建设和完善正大步向前,朝着“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 的目标前进。

  济南市改变了过去依靠政府投资建设智慧城市的老路子,构建起政府充分授权、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营体系,与浪潮合资成立市场化的运营公司——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智慧泉城规划、建设、投资、运营主体,形成了完整的政府协调、政企互动的推进机制,建成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数据平台并投入使用,政务、交通、医疗等各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成熟,智慧泉城建设成果荣获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奖,由“济南样板”跃升为“世界样板”。

  针对此次疫情,济南推出了全国首个具有身份信息认证及疫情健康信息的认证码。“身份健康码”通过绑定个人身份信息生成,济南市民只需要在爱城市网app实名认证,即可一键获取,随时出示,简单方便。相对于其他地区推出的“健康码”,“身份健康码”在绑定“密切接触、发热门诊”等个人疫情健康信息的基础上,突出市民的身份信息,具备电子身份凭证功能。

  为保障数据安全,济南的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通过城市盾、数安链平台,全程进行数据安全防护,通过数字身份合约和数据存证服务,有效保障“身份健康码”及人员数据安全和授权使用,支撑应用端在社区、办公大楼、交通卡口、火车站等不同场景的非接触式安全授码、手机“亮码”通行服务。在菜市场、超市、公园、小区门口、地铁口……老百姓通过扫码进入,避免多次重复检查和认证。

  爱城市网app疫情期间快速上线了疫情防控调查登记系统,全市超过400万居民使用,采集信息150余万;企业复工复产人员管理系统,一天全市5000余家企业完成填报,在线生成疫情数据分析报告,这个最简便、最可行、最低成本的技术手段,成为济南“战疫”中重要的信息搜集入口。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但严格意义来讲,相当一部分并不符合智慧的要求。两院院士李德仁评价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时就曾指出:“有些智慧城市主要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些地方仅站在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的角度,但是没有转换成市民角度。这些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而智慧泉城的建设,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更为其他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示范。目前,包括四川攀枝花市、湖南娄底市、江西鹰潭市都在积极实践,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运行体系。

  以“云 数 ai”把脉智慧城市建设

  不可否认,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和的系统系统,涉及投融资、建设、规划、运营等多个环节。

  在姜振华看来,作为智慧城市运营商的浪潮,在助力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理念和模式,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也对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浪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向“云 数 ai”新型互联网转型。疫情期间,浪潮为各个地区提供满足以服务器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化设备需求,保障了全国近百家云中心正常运行,同时提供基于iaas、paas、saas的云运营服务。

  其次,传统的生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快速变化的动态需求,浪潮通过 “平台 生态”的双轮驱动,推进智慧城市有序建设。基于浪潮iscmall平台,集合了惠民服务、网络安全、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精准治理6大领域300多家凯发k8官网登录vip的合作伙伴的1000 方案及案例。同时浪潮还聚合智慧城市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领袖的咨询研究机构成立智慧城市智库联盟。

  作为智慧城市运营商,姜振华认为浪潮最核心的能力是云服务能力和基于云的paas平台能力。基于核心能力,通过云的运营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计算力;通过数的运营驱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通过智慧场景的运营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新模式。

  2015年,btv《北京您早》的一期节目里,主持人畅想了五年后北京将实现城乡一体光网城市、移动互联无线城市、数据信息安全城市的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五年后的2020年,这一发展目标显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因为新冠疫情,业界对智慧城市建设有个更清晰的认知和更聚焦的发展方向。当前全球形势依然严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也坦言,一场全球性流行病的威胁已成为现实,所有国家必须采取全面的战略控制局势。

  大疫倒逼深刻反思。反思不仅需要体现在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更应该体现在关乎现代社会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要攻克这其中的系统性、基础性和方向性难题,以“云 数 ai”为主导的新兴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脉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凯发k8官网登录vip copyright ◎2009-2018 cqmaika.com,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凯发k8官网登录vip的版权所有

 6.0.0
网站地图